「哲學視角——人工智慧能為當代生活帶來的挑戰」
☆AI與其問題
在社會層面,AI 伴隨著勞動力結構改變,擴大階級和地域貧富差距,其發展過程也造成了勞動者心理傷害、知識財產權侵犯、文字生成簡單化造就假訊息工廠溫床,以及大數據蒐集中隱私權受侵害的監控資本主義疑慮等問題;而在哲學的層面,#AI 挑戰了我們對人的理解。一方面,孤單者以 Character AI 或 GPT 給予自己心靈陪伴,致使人際關係與人跡關係的理解變成值得探討的問題;一方面,他也將 #他心問題 這一難解的哲學問題重新搬上檯面。
如果我們無法知道其他人是否擁有自我意識,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得知他者跟 AI有什麼差異?尤其在網路這些無法面對面的時候。那我們該怎麼判斷別人以及 AI 的道德地位呢?我們又該怎麼透過哲學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呢?

「做對的事還是做好的事?——倫理兩難大哉問」
☆所以英雄應該怎麼選?
想像一下,如果你成為超級英雄,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面對「#好的後果」與「#正確的行為」,你會如何選擇?這看似虛構的問題,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倫理學思考:我們應該選擇追求最大的效益,堅守正確的原則,還是成為一個有美德的「#好人」?
這個問題可能沒有唯一解答,而是 #讓我們重新思考道德的意義與價值。第七屆政大哲學營的倫理學課堂,將由政大哲學系的林淑芬教授帶領大家探索不同的倫理學派,深入剖析這些難解的問題,並透過經典與現實的碰撞找到屬於你的道德信念。無論你是想享受智識的思辯或是希望找到道德行事的指引,我們都邀請你加入這場思維的探險,在哲學的世界中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這個世界上的樣子,真的是你以為的那樣嗎?」
☆笛卡爾的懷疑法——邪惡的魔鬼?
你知道臺灣第一高建築物是臺北101,但為何你能如此確定,你或許會說家中長輩、報章雜誌都如此說,你甚至親自參訪......但你如何確定這就是臺北101?雖然一切人事物聯合為你編織一場大騙局的機率很低,但它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笛卡爾的「#清楚認知」意思是只要有些微機率是假的,我們就不能接受它。
☆想知道如何批判性思考,檢驗知識可靠與否的方法嗎?
感官讓我們體驗世界上精彩豐盛,但理性使我們判斷知識的弊病,不陷入欺瞞之羅網當中。但要如何建構理性思維?第七屆政大哲學營邀請到鄭光明教授,等你踴躍報名參加,品味#知識論 的饗宴!

「影像的時代邏輯」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德國哲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觀察到,不同於古典繪畫獨一無二的崇高性,現代攝影機創造的影像技術是種「#機械複製技術」,古典藝術普遍具有的「#靈光」(aura)消逝了。但他一開始認為,機械複製藝術助於公眾聚焦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影像技術本身的後設特質,也能促進人們的批判和反省意識......然而,從後見之明來看,班雅明對影像技術的期待是讓人失望的。影像技術在我們的時代不僅沒使人們更關注現實生活,反而使大家 #活在精緻的影像和視覺效果所編織的幻象之中。為何會如此呢?
☆影像的時代邏輯
如果你希望從哲學角度反思影像技術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與影響為何,別錯過第七屆政大哲學營,由紀金慶老師主講的「#影像的時代邏輯」,本課程將帶我們回顧一個世紀以來的影像哲學,幾位重要西方哲人對影像文化的時代條件之根本反思,一起思考我們和影像的未來!

「公共領域與溝通倫理」
☆用溝通來改造社會!可是,為什麼是溝通?
在批判理論裡,我們發現社會被工具理性所宰制,人們失去了對自己生命的把握,而變成了勞動市場的工具物品。那麼,我們有可能脫離這樣的宰制嗎? #哈伯瑪斯 提出了他的 #溝通倫理學,用以解釋生活中道德規範應該在怎麼樣的溝通下被建立,並建構了他的審議民主理論。在審議民主的理論裡,他重新分析了當代憲政國家的內涵,以及國家的正當性基礎應該如何來自於人民,並且又該如何實現。在這當中 #公共領域 就扮演溝通行動制度化到生活世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哈伯瑪斯的哲學非常龐大複雜,涉及到相當廣泛的內容,我們在此先點到為止,還想知道更多詳細關於哈伯瑪斯和批判理論的事情,可以 #參加我們本次的課程,讓我們伴隨著哈伯瑪斯的步伐去反思批判這個社會,尋求解放吧!

「民主危機下的多元與自由」
☆民主危機與時差政治
該如何理解民主危機等問題?有一個被主流討論忽視的面向,就是民主政治的 「#時間維度」!在當代政治極化下的人民,彼此間不只抱持不同價值觀,還生活在有有巨大落差的不同時間軸想像中。這點在台灣的我們應該很能感受。國家認同的分歧,導致人們理解這個社會的過去、現在、未來等整體設想有根本的差異,這背後反映的就是不同「#史觀」和「#時間想像」!
同時,如果 #人民對政治的時間想像越來越短,越來越難接受緩慢、長久、循序漸進的民主溝通過程,很可能從根本上否定民主的價值,認為那是沒效率、不利於經濟發展的累贅,這本身也是一種「#時差」。如果想改變這樣的情況,就必須重建社會的信任基礎,以及人民對政治的耐心和重視,但具體上要如何做呢?
如果對上述這些極為豐富深刻的民主問題有興趣,千萬不要錯過 #葉浩 老師將為大家帶來的課程!

「存在主義作為一種治療」
☆人生的終極關懷:令人類內心掙扎的根源⋯
自人文誕生以來,人類便迫切地尋求存在的「#意義」,面對日常的困境、變動時亦是如此。根據卡謬的理解,當人渴望透過理性去認識、賦予世界意義時,猛然發覺世界本身卻是「無意義、無法理解」的,我們發現世界不會回應我們,這種處境就是「#荒謬」。猶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所說,彷彿它是無端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的存在一樣,無處可依。人要如何在本身荒謬的世界中,尋求到生命的意義呢?
☆存在主義作為一種治療
如果你也曾因死亡、孤獨、生活的無意義感而苦惱,這堂課程或許能為你解惑!我們將引領你深入了解存在主義,並探討如何 #運用存在主義來治療社會弊病與心理疾病。本屆營隊特別邀請了精通當代德國哲學、藝術哲學與宗教哲學的蔡偉鼎教授授課,為大家帶來「#存在主義作為一種治療」課程。請感興趣的同學抓緊時間報名,與我們一同探索生命的深意!
